互联网+
当前位置:时讯云电脑 > 资讯 > 互联网+ >
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加强网络安全
发布日期:2019-11-15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你有没有想过客厅里聪明的演讲者正在悄悄地记录你的言行?你有没有想过这些未被隐藏的数据会被恶意黑客使用?隐私被披露真的不可避免吗?
 
  智能扬声器正在使用人工智能的力量进入我们每个家庭,但是最近,它已经造成了很多麻烦。美国当地时间7月11日,谷歌承认让承包商听谷歌虚拟助理录制的用户音频。同样,今年4月,亚马逊的智能扬声器Echo也面临隐私问题。
 
  你有没有想过客厅里聪明的演讲者正在悄悄地记录你的言行?你有没有想过这些未被隐藏的数据会被恶意黑客使用?“入侵”生命的智能产品更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除了给万物的互联带来好处。我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突然毫无预兆地落下。隐私被披露真的不可避免吗?
 
  语音识别漏洞很常见。在大数据时代,如何正确使用个人隐私?
 
  知名研究机构国际数据中心估计,智能家居设备的全球出货量将在2019年增长至8.41亿台,2023年增长至14.64亿台。2019年第一季度,智能家庭的全球出货量增加了37.3%,达到1.69亿套。其中,智能音箱设备出货量增长最快,达到2320万台。
 
  德勤在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表示,2019年将售出1.64亿台智能扬声器,总收入同比增长63%。Canalys的数据显示,到今年年底,全球安装的智能扬声器数量将达到2.079亿个,增长82.4%。
 
  虽然不同组织的预测数据略有不同,但都呈现出相同的趋势:智能扬声器正成为像智能手机一样的普通智能设备,这是未来的流行方向。
 
  亚马逊的回声系列和谷歌家居系列是全球出货量最高的两大智能扬声器设备,总销量接近1000万台。然而,这两种产品是有争议的,并且经常侵犯隐私和安全。
  此前有报道称,亚马逊在全球雇佣了数千名员工来聆听阿列克谢与用户互动的录音。尽管亚马逊已经与这些员工签署了保密协议,但在某些情况下,他们可以轻松找到用户的家庭地址和其他详细信息。
 
  亚马逊解释说,他们非常重视安全和隐私,只听了阿列克谢的“非常小的样本”。这些随机样本有助于训练他们产品的语言理解系统,从而提高Alexa的理解能力。谷歌的回应也大致相同:只有0.2%的记录将被审查,并且不与用户账户相关联,这也是为了改进算法。任何配有人工智能语音识别功能的产品都可以在一些节点上手动收听和注释信息,以找出发生了什么类型的错误。然而,在一些重视个人隐私的国家看来,这些酷的专利和技术很可能侵犯用户的隐私。
 
  谷歌已经在2018年付出了代价。根据谷歌去年第四季度的财务报告,谷歌的控股母公司字母表公司(Alphabet)去年被欧盟监管机构处以的罚款超过了全年的预期。7月13日,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要求脸书支付约50亿美元,以解决剑桥分析数据丑闻引发的调查。这是历史上最高的侵犯隐私罚款。
 
  也许智能扬声器仍然在客厅里,但是带摄像头的清扫机器人以及老人和儿童的监视器正在慢慢填满我们的生活。虽然保护个人隐私和安全最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警惕性,但制造商在制造智能产品时仍然应该把公共安全放在第一位。
 
  在万物智能结合的时代,人工智能和个人隐私如何结合?
 
  IDC报告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扬声器市场出货量为1122万台,同比增长787.2%。卡纳利的报告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占全球智能扬声器出货量的51%,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扬声器市场。今年年底,中国大陆安装的智能扬声器数量将超过5990万,以166%的增长率领先世界。
 
  虽然亚马逊和谷歌在国内市场没有如此大的市场份额,但在中国市场有许多智能扬声器玩家。百度、阿里和小米已经形成了三大支柱结构,占据了91%以上的市场份额。
 
  这三家公司都提供互联网服务,并拥有大量用户数据。智能扬声器的市场竞争根本不是对技术的竞争,而是在5G大规模商业应用作为出口之前如何提前安排物联网的竞争。
 
  虽然智能音箱诞生在客厅,但它绝对不会“降级”到客厅。未来,与智能扬声器相连的语音交互也将出现在汽车、酒店、商业场所和其他空间。随着物联网设备的大规模爆发,对语音交互的需求将会更大,保护数据安全将变得更加重要。
 
  从技术上讲,应该使用区块链技术。计算能力的提高和算法的突破仍然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用于训练人工智能模型的数据可能是敏感信息。例如,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由于法律原因医学数据不能共享,这极大地限制了技术应用场景的扩展。在5G时代,云计算也将与区块链技术一起发挥巨大的价值。数据被上传到云中,以确保用于研究的医学数据不会被泄露或误用。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这可能是使合规性应用程序基于规则的最实际的方法。在没有完善的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利用法律法规来保护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做法。
 
  2018年5月,欧盟颁布了被称为“历史上最严格的”[0x9A8B(GDPR),并严格限制企业获取和使用数据的方式。此外,GDPR对非法企业的惩罚是前所未有的。我国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仍在制定过程中。无论是人工智能开发者、服务提供商还是用户,他们仍然没有对应用程序边界的清晰理解。
 
  在加快立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为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保护土壤。保护个人隐私和安全是基本要求,人工智能对数字经济增长的巨大贡献不容忽视。因为,人工智能专家学者、伦理学者、监管者和公众代表应该尽快积极参与制定符合国情的法律法规。
 
  人工智能技术的着陆并不容易。看看中国,早在2014年,人脸识别技术就已经超越了人类。直到2018年才能实现大规模应用场景,语音识别和交互也是如此。有多少制造商能够抵御用户数据的诱惑?有多少消费者能够保证他们永远不会被黑客攻击?我只希望令人不寒而栗的数据违规不会在现实中发生。